俞敏洪:任何企业的创新其实都是一场风险投资

这跟风险投资是一样的概念,任何企业的创新其实就是一场风险投资。Q6:新东方有没有创新性的管理经验值得分享?俞敏洪:这对新东方来讲,其实是好事。俞敏洪:新东方作为老牌的教育机构有天然的优势。俞敏洪:教育领域很难做成一家独大,大到把整个市场都垄断。新东方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教育机构,我们也才做到100多亿的规模,其他有些机构才做了几十个亿,未来也不能会有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到几千个亿。

整理完老余的采访录音,听了不到三分钟,发现自己在键盘上打了1000多个字。

这意味着,在正常的聊天中,老余每分钟可以轻松吐出330多个单词。

330字/分钟,什么概念?

普通人每分钟讲240-260字左右,新闻主播每分钟讲300字左右。同一时期,老余所表达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普通人,甚至是新闻主播。

见过老俞的人都知道,他的语速快得可以飞了。

哪个老余?

新东方大名鼎鼎的俞敏洪,是中国最大的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创始人兼掌门人。

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

近二十年来,俞敏洪的名字一直与新东方紧密相连,而且一直如此。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叫“老宇”了。

既然连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都叫“老宇八卦”,那我们就继续叫它“老宇”吧。

场景一:国大商学院李文正楼教室

半圆形的教室里,老余坐在最后一排,中间。

就在一个上午的头脑风暴过后,教授和学生们陆续离开教室,出来喝水,慢慢变得欣喜若狂。

已经是午休时间了,老宇还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盯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我继续回忆着刚才上课的内容。

直到助理走过来提醒他,老余才想起自己需要缩短中午的用餐时间,和我们聊天。

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

▲ 俞敏洪(后排左二)与新东方高管出席国大商学院讲座

场景二:国大商学院李文正楼餐厅

为了节省师生宝贵的时间,学院干部教育部课程组通常会在教学楼内安排用餐和茶歇。

考虑到老余和来上课的同学都是中国来的,午餐安排当然是正宗的中式自助餐。荤素搭配、意大利面、饺子,还有甜点、酸奶和水果……

老余只拿了几道素菜和几个饺子俞敏洪:任何企业的创新其实都是一场风险投资,就和几位刚教过课的教授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吃边聊。

盘子上没有太多的“内容”。很快扫完之后,老余立即起身和大家告别,说自己要回教室做作业了。

同桌的两位教授都傻眼了。

梁国明教授说,这不是我的作业,我的课还没完;Lawrence Loh教授说,这也不是我的功课。我遵循商学院的教学风格,要求他们每组提交一份报告。没想到老宇一句话,大家都要写报告了。

老余知道,集体作业已经成了大家的一份子,他要以身作则。结果,他只吃了几口,就回教室做作业了。

以上是“学霸”老余在国大商学院上课的日常。

近一周的封闭式培训,每天最重要的就是上课、讨论、思考。

事实上,老俞不仅是自己来学习的,这一次,他还带着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数十名高管,组团学习。

在到达之前,他们向课程团队提议他们将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

这确实给高管教育部门带来了问题。

在新加坡这个地价昂贵的城市,校园面积有限,住宿条件更是有限。现在很多学生要攒够课外活动积分才能申请校内宿舍。

每年有3000多名中高级管理人员在国大管理学院接受各种培训和短期教育。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顺便观光。

老余不喜欢住在市中心。他说,来到新加坡,他要全方位体验新加坡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他坚持住在校园里。

课程组的老师们绞尽脑汁,终于帮助新东方团队协调好教师公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学霸”老宇的照片。

老余为什么来新加坡读书?

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

他要学什么?

他最近有什么新想法?

其实我们也想知道这些问题。于是,在休息的时候,我们和老余聊了起来。

Q1:这是第一次在新加坡体验大学课堂吗?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学习是什么感觉?

俞敏洪:第一次来新加坡留学,但组织新东方高管出国留学也不是第一次了。

在中国,我们去过长江和中欧,在海外,我们也去过牛津、沃顿等欧美商学院。通常这个级别的高管培训是新东方每年组织一次,而且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带队。

班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总体感觉是教授们准备充分。可以看出他们对新东方做了大量的研究,所以讲座的内容可以很好的和新东方结合起来。

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

来到这里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用外部专家的眼光审视新东方。这与我们自己看新东方不同。不同的角度可以带来新的想法和碰撞。很好!

第二个感觉是教授的中英文水平不错。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自由切换中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与国内和欧美商学院的老师不同。

我们在国内的商学院上课,老师都说中文。有时候,我们遇到某个定义,想知道用英语怎么表达,但老师可能不知道;当我们在欧美商学院学习时,老师只会说英语。熟悉的内容,我们可能跟不上。因此,像(诺大商学院)这样的两种语言切换的教学方式很符合新东方的需求。

新东方本身就是一个中英文穿梭的教育机构。我们通常会开会。当我们发现中文表达不够用时,我们添加英文单词。当英文表达不够具体时,我们用中文来解释。

第三个感觉是,新东方的高管们真的需要这样一个借助外脑进行交流的地方。通常我们的高管会聚在一起开会,主要是内部会议。没有外部大脑的干预厦门英语,讨论的维度是有限的。

在这里,国大商学院的老师们相当于外脑。它们引导我们的高管进行外脑的介入式讨论,同时实现高管之间的内部交流,从而拓宽大家的思路。

Q2:听了这么多中外商学院的课程,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俞敏洪:其实商学院的课程大多是关于战略、创新、管理、领导力等等。但我们之所以每年组织高管集中学习,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内容还是需要定期刷新(更新)的。

因为管理的思想需要更新,企业的内部管理也需要更新。

每年世界各地的研究都有新的发展,或者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即使不同的教授教授相同的主题,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此外,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会引用当地案例或融入当地文化。所以相信这些一定会给新东方的高管们带来新的启发。

另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每年都要对公司的战略、文化、组织架构和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讨。如果能利用一周的时间把大家聚在一起,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听课,会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

Q3:您非常重视高管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吗?

俞敏洪:当然。我认为企业高管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

如果高管没有学习能力,或者他们的思想变得过时,他们的人就会不知所措。无论下属多么称职,除非高管愿意接受新思维,否则项目无法推进。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创始人和高层管理者必须有责任感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愿意接受新文化、新制度、新影响;另外,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必须有这样的心态去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就像我们这次来国大商学院学习的副总裁一样,他们平均有成百上千的员工,他们的想法会影响到新东方的发展。

因此,我只做“介绍”是不够的。如果新东方的高管们思想封闭,我们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

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

▲ 于敏洪与新东方高管学生在国大商学院课堂进行小组讨论

Q4:您曾经说过“新东方的模式将走到尽头”,您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

俞敏洪:我说的本意是,任何一个商业模式不改变,都会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意味着商业模式必须及时改变。

商业模式的变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渐进式的,一点一点的调整。另一种是颠覆性的改变,就是推翻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重建。

事实上,这两条路,新东方现在是同时走的。

新东方现有的业务系统有很多,有的可以通过做一些增量的改变来实现自然增长;同时,面对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教育体系的出现所带来的重大教育变革,我们必须做一些创新尝试。

因此,这两个变化对于新东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Q5:新东方的管理层有没有走弯路?

俞敏洪:绕路是必须的。

不走弯路的改变就是没有改变。如果任何事情都必须等到确定它会成功,那么它就不称为改变。

很多时候,你无法预测在什么情况下会绕道而行。

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

有时你会发现有些商业模式根本行不通。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有些业务进展顺利,但中途又要转身又要转身,而业务本身却要继续下去。

这与风险投资的概念相同。任何企业的创新,其实都是风险投资。

一个企业的五个创新项目中,如果有两三个项目成功,那是非常高的成功率。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公司现在需要多个团队来处理同一个项目的原因。

腾讯在做微信研发的时候,有三个团队同时在开发和微信一样概念的产品,就看谁走在前列了。于是,张小龙创建的微信问世了。新东方也有这样的项目,比如我们的“翻转课堂”,现在三个团队同时在做。

Q6:新东方有没有什么创新的管理经验值得分享?

俞敏洪:在管理方面,有两点新东方做得比较好。

第一俞敏洪:任何企业的创新其实都是一场风险投资,新东方从不固守原有的成功模式成都英文,而是愿意打破自我,不断尝试新模式。

第二,新东方不会固守原有的成功领域,愿意上下游挑战。

Q7: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现在的领导者,你觉得最艰难的决定是什么?

俞敏洪:做决定最大的困难是你不能确定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对我来说,如果我下定决心要推动这件事,那么无论中间的障碍有多大,我都必须将它移开。但如果我处于犹豫的状态,也就是说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我不确定我的决定会带来什么后果,那么新东方的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推动它发生。

因此,我必须在充分收集信息的情况下资源英文,尽可能保证自己决策的正确性,尤其是那些可能对新东方的战略产生影响的决策培训外教,这一点更为重要。

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右)与国大商学院院长杨贤教授(左)

Q8:移动互联网时代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在线教育机构遍地开花,尤其是在中国,做在线教育的中小企业很多。新东方会不会有危机感?

俞敏洪:这其实对新东方来说是一件好事。

首先,在线教育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整个教育产业链的产品。不能说是危机感俞敏洪:任何企业的创新其实都是一场风险投资,但反过来看,其他在线教育品牌的出现,对新东方内部创新的推动作用将是巨大的。

因为我们内在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想,但外在的人有时想的比我们多。我们可以借鉴很多好的创意,甚至一些创新的教育机构,新东方也可以投资,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第二个好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机构,大家会互相推动,加快发展步伐。如果只是新东方一枝独秀,那么这个行业是非常有气势的。中国的教育领域实际上需要更大的动力来推动整个国家教育政策的转变,以支持更多的教育机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因此外教那个,恰恰是中国教育领域形成的一个比较好的局面。新东方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引领整个体系的发展。

Q9:您有信心新东方在在线教育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吗?

俞敏洪:作为老牌教育机构,新东方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说到底,做教育产品的不是技术和商业模式,而是理解教育,投资教育资源。

教育公司与谷歌、特斯拉等IT技术公司完全不同。那些公司只要技术先进,就具有绝对优势。

但在教育领域,一个企业的成功与技术领先无关,也与商业模式领先无关,因为教育商业模式一出现,很容易被别人复制。

就像滴滴、快的和优步在中国竞争一样,你会发现他们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是相似的,最终他们都在为品牌建设和营销而战,以及面向当地市场。” 玩”。

优步无法在中国市场竞争,因为它不了解中国市场。这也是eBay在中国被阿里巴巴淘汰的重要原因。

这与商业模式和创新无关,而是与当地客户的了解有关。

我们在华文教育领域已经20到30年,有超过3000万家庭在新东方学习。因此,新东方在了解当地客户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Q10:互联网改变了时代的格局,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命运。现在很多公司都想把自己做大,一轮一轮融资,然后卖给像BAT这样的大公司。新东方有没有考虑过未来“吃别人还是被别人吃”的问题?

俞敏洪:教育领域很难做到垄断,大到垄断整个市场。

在中国,仅K12教育培训的总市场规模就在6000亿左右。新东方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教育机构。我们只做到了百亿以上的规模。其他一些机构只赚了几十亿元。未来,没有哪个教育机构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上千亿元。

所以,这个市场看起来很有希望,但做大也更具挑战性。

做教育本质上就像开一家餐馆。千亿规模的餐厅,你在世界上几乎看不到。肯德基在中国有这么大的门店,也才100亿多,但中国的食品市场却有万亿的规模。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以上内容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整理,采访作者:王彤,图片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高级管理教育部。)

俞敏洪的新东方现在怎么样了

(转载请注明原作者,俞敏洪唯一公众号“老俞八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8人参与

返回顶部